電視文藝年會策劃的理論研究一直相當活躍。關于電視年會策劃系統化的研究卻薄弱。一是專業研究隊伍薄弱,缺乏有深度、學術性強、影響大的研究成果:二是電視年會策劃發展迅猛,而理論研究遠遠落后于電視年會策劃發展的實踐。近年來出版和發表了一些研究文章,但多半是介紹性的和總結性的,缺乏理論深度、系統性和前瞻性。
從當前的電視年會策劃研究現狀來看,主要表現為兩個層面:一類是學者們從理論的角度對春晚的理論思考、總結和探討。代表人物是耿文婷的《中國的狂歡節:春節聯歡年會策劃審美文化透視》,這本書從文化思考的角度,著眼于春節年會策劃的歷史發展過程、存在本體、文化美學性質以及所面臨的困境,思考春節年會策劃的意義與價值。這本書欠缺對電視的本質的思考,缺乏對傳播春節年會策劃的電視媒介和視聽語言的分析。南昌大學碩士研究生方馳環的碩士論文《神圣時間的巔峰體驗一春節聯歡年會策劃新民俗現象探析》,該文著眼于春晚節目主體一歌舞、小品、相聲的變遷及模式研究,還從傳播學的角度對春晚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進行比較。此文和耿文婷的著作有點相像,缺乏對春晚立足的文化背景的分析和傳播媒介分析。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周濤的碩士論文《春節聯歡年會策劃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與傳播理念中,從美學、民俗學、傳播學的角度來分析和探討了主持人在春節年會策劃中的角色定位和傳播理念。該文并沒有對春晚作出整體分析。此外還有東北師范大學的王文浩的《視頻元素對綜藝年會策劃的作用研究》,此文欠缺對年會策劃的文化研究。東北師范大學邢曉梅的碩上論文《試析綜藝年會策劃電視轉播中導播技術的滯后性》此文認為只有將電視化的處理手段和綜藝年會策劃本身的特點互相配合,才能打造出一臺精彩的電視綜藝年會策劃。此文只是單純從導播的角度來研究電視年會策劃。
此外,還有一些高校學者對電視年會策劃作過零散的研究,把電視年會策劃只是納入到電視文藝的范疇,對電視年會策劃的一些特性作過探討。如中國傳媒大學關玲著的《電視文藝20年一知行軌跡),張風鑄的 《 中國廣播電視藝術學 》 把電視年會策劃納入到電視文藝的范疇,對電視媒介與其他藝術的結合和出現在電視上的文藝節目做了總結和探討。
另一類是由于年會策劃的迅猛發展和觀眾對年會策劃的越來越不滿,促使業內人士進行的實踐總結和思考。如中央電視臺技術制作中心的田莉莉《2008年春晚大屏幕一創作篇 》 ,對 2008 年對春晚的大屏幕的創作進行了總結。天津電視臺的宋東的重塑清明文化新內涵打造思念型年會策劃品牌― 天津電視臺(思念 2008 清明文藝年會策劃》創作體會,他作為主創,對清明年會策劃的創作作出了總結。李慶山《中央電視臺24屆春節聯歡年會策劃臺前幕后》:本書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從1983 年至今的 24 屆春節年會策劃臺前幕后的故事和花絮,以及在春節年會策劃中發生過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洪民生的《中央電視臺1983一 1989 屆春節聯歡年會策劃追憶》,本書是1983 一 1989 年七屆春節聯歡年會策劃全方位的總結性介紹,其中既有編導們反復探索的軌跡,又有各專業部門的創作者的體會及感受,從感性到理性總結了七屆年會策劃的成敗得失,并收集了不同層次的觀眾對年會策劃的反映。
以上研究,基本上是對電視年會策劃的一個側面作研究,欠缺對年會策劃的系統研究。且這些研究一般處于對電視年會策劃的文化研究和藝術研究的兩個極端,很少有對這兩者進行系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