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可心)最近,紅火熱鬧的“鄉村戲劇季”在密云區溪翁莊鎮上演。市級專業演出團體來到鄉村田野、集市街道、農宅小院演出,成了當地文旅新亮點。來自市區的游客在房前屋后、田間地頭近距離觀看演出,感受別具一格的鄉村游體驗。
預熱演出在溪翁莊鎮9個點位開演,其中一個位于魚街小廣場。魚街是位于密云水庫南岸的美食街,聚集了三十余家民俗飯店,水庫魚和地道農家菜都是一絕,是京城最早的網紅美食街之一。每逢節假日,來往的車輛絡繹不絕。北京曲劇團的專業演員們,表演了在劇場演出時非常叫座的《正紅旗下》選段《過年》。
這場“快閃式”演出持續了近分鐘,圍觀的觀眾越來越多,叫好連連。“表演得太棒了!演員就站在你面前,唱腔就在耳邊,這樣的距離能讓觀眾和表演者迅速產生情感共鳴。這種感覺跟在劇場或看電視完全不一樣。”東城來的游客武立說,他是個戲迷,經常到劇場看演出,像這樣與表演者面對面觀演,還是頭一回。
未來四個月,這樣的演出將在溪翁莊鎮遍地開花。翻看演出計劃表,可謂大咖云集,參演單位包括中國雜技團、中國評劇院、中國木偶藝術劇院、北京歌劇舞劇院、北京兒童藝術劇院、北京曲藝團、北京民族樂團、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北京市曲劇團等,今年還首次邀請到了來自草原的“紅色文藝輕騎兵”——內蒙古庫倫旗烏蘭牧騎。
專業藝術院團下鄉演出并不稀奇。早在上世紀年代,全國陸續掀起“三下鄉”熱潮,將文化、科技、衛生服務送到鄉村,滿足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以往的送戲下鄉,大多是為了豐富鄉村百姓的生活。”溪翁莊鎮文化中心負責人賀陽陽說,時至今日,城市與鄉村的距離越來越近,大京郊與大城市正在快速融合,鄉村的文化氛圍也日益濃厚。“現在,我們每個村都有文藝隊伍,每個村都有文藝骨干。”她表示,如今送藝下鄉已不僅僅是為了豐富農民的生活,還成為文旅新亮點,為當地的民俗旅游發展錦上添花。
“這些院團不僅會帶來精彩的演出,還會培訓村里的文藝隊伍,提升演出水平。”賀陽陽表示,在今年的戲劇季開幕式上,溪翁莊鎮還與中國戲曲學院等4所高校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這些高校將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助力溪翁莊打造“小鎮有戲”特色品牌。
田野劇場加速城鄉一體化
溪翁莊戲劇季開幕式上,幾家專業院團帶來了拿手劇目,各村的文藝隊也表演了節目。令人驚訝的是,來自鄉村的文藝骨干們,表演水平直追專業演員。演出結束后,記者才得知其中一首精彩的情歌對唱,表演者就是附近村的村民,為另一個節目伴舞的舞團也是村民演員。站在后排觀演時,觀眾甚至都察覺不到他們并非專業演員。
由此可見,持續開展多年的文化下鄉活動已經結出碩果,今天京郊農民的文化生活質量已經顯著提高。田野劇場的開演,不但能激發鄉村文旅產業的活力,也將繼續加速城鄉一體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