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爆笑喜劇《不完美人生》在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順利結束,標志著歷時兩個多月“北京新年演出季”圓滿落幕。北京新年演出季是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年度資助項目,由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主辦、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有限責任公司出品制作,得到了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的大力支持。
本次演出季從去年月日持續到今年3月3日,四大藝術門類的場精彩演出、3場藝術推廣活動連番上演,共吸引了2.8萬人次觀眾參與。演出季在電視電臺、紙媒、網媒、新媒體發布各類信息超過篇次,余家媒體參與報道,影響力顯著提升。
演出季在跨年期間為首都觀眾提供了多場精品舞臺演出,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滿足了觀眾高品質文化消費需求,擦亮了“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進一步推進“演藝之都”建設,為建設全國文化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重磅演出領銜,四大藝術門類異彩紛呈
北京新年演出季聚焦音樂、舞蹈、戲劇、戲曲四個藝術類別。音樂版塊最為引人注目,重磅演出“北京銀行之夜”第屆北京新年音樂會(-)--樂動北京中軸線月日在人民大會堂震撼上演。本次音樂會由北京銀行冠名贊助,得到了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和“珠江·愷撒堡”的大力支持。時隔四年,北京新年音樂會再度回歸“老時間、老地點”,得到了空前熱烈的市場反響,開票一周即全部售罄。演出現場,著名指揮家譚利華執棒北京交響樂團,演出現場座無虛席,五千余名觀眾共享了一場兼具國際視野和北京特色的音樂盛宴。
本次音樂會共吸引了余家媒體報道,包括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首都之窗、北京發布等在內的國家級和市級官方主流媒體競相報道,覆蓋人群達億級。其中,北京電視臺特別制作電視專題節目,跨年期間多頻次播報;北京日報在其紙媒端、客戶端、微信公號端,多角度多層次全流程報道,天內累計報道篇次,平均每1.4天就有1條北京新年音樂會的新聞。本次音樂會成為了跨年期間北京演出市場的標志性演出。
同為音樂版塊的《回春丹叮咚機新年特別專場演出》和《游牧輪回之印記-安達組合周年專場音樂會》,1月初相繼在北展劇場上演,兩場演出上座率達%,為觀眾獻上精彩絕倫的音樂盛宴。
舞蹈版塊演出充滿國際風情,獲得觀眾一致盛贊。由西班牙馬德里弗拉門戈舞劇團帶來經典舞劇《卡門》率先為演出季啟幕,激情四射的弗拉門戈風舞蹈感染全場。此外,俄羅斯康斯坦丁·塔奇金圣彼得堡芭蕾舞劇院(SPBT)演繹傳世芭蕾經典《胡桃夾子》和《天鵝湖》,本次演出是該團首次全團訪華巡演,舞團首席演員悉數亮相,觀眾反響熱烈,掌聲不斷。
戲劇版塊聚焦親子題材和小劇場話劇,人氣頗高。兒童劇《米小圈之李白白不白》和《米小圈之來自未來的我》于月底接連在華僑城大劇院上演,為孩子們帶去歡聲笑語。演出季收官之作是爆笑喜劇《不完美人生》,這部小劇場話劇曾榮登南京話劇高分榜,此番登臺是首次在北京演出。演出現場,連續反轉的劇情、別出心裁的包袱引發現場笑聲連連,演出順利結束也為演出季畫上了完美句號。
戲曲版塊涵蓋京劇、昆曲、越劇,國家級和北京市級院團輪番獻上經典劇目,集中在梅蘭芳大劇院和吉祥大劇院上演。國家京劇院一團帶來京劇經典傳統劇目展演,北方昆曲劇院奉獻“迎新年 煥新篇”經典昆曲新春演出季,北京小百花越劇團在過年期間獻上經典越劇,為首都觀眾奉獻精品文化大餐。
助力“大戲看北京” 力創首都新年演出第一品牌
除了精彩演出,演出季還舉辦了多場藝術普及活動,兼顧藝術性的同時注重社會效益,不僅發揮出藝術教育職能,還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其中,演出季收官之作《不完美人生》舉辦了演后談和劇本朗讀會,觀眾深度參與到戲劇藝術中來,了解臺前幕后的細節。劇本朗讀會上,導演精心挑選了幾段劇情反轉的對白,邀請觀眾與演員共同演繹,觀眾們踴躍試讀,過足了戲癮之余,也對角色和劇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北京新年演出季是以“北京新年音樂會”為品牌雛形,從年開始著力打造的品牌演藝項目。演出季秉承高品質、高規格的項目甄選原則,圍繞多元化的演出內容,在品牌宣傳推廣、弘揚傳統文化、商業價值開發等方面實現進一步創新提升。去年,北京新年演出季同樣作為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年度資助項目,以“藝術溫暖生活,經典陪您跨年”為主題,為京城觀眾奉獻了場精彩演出和8場活動。在此前提下,北京新年演出季全面提升劇目質量、優化藝術版塊架構、增強藝術普及活動品質,使演出季更具市場號召力和社會影響力。
未來,北京新年演出季力求打造首都新年演出第一品牌,形成“精品化、國際化、多元化”的品牌特色,為首都觀眾奉獻精彩多元的視聽盛宴,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助力打造“大戲看北京”的文化名片,為打造“演藝之都”和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